蕭山積極應對苗木業低潮
發布者:沈偉東 發布日期:2005-01-13 點擊次數:1025956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綠化苗木業遭遇了市場寒流,浙江蕭山也不例外,在花木種植面積增加11%的情況下,銷量卻比前年同期減少15%以上。除了一些大規格苗木和少數市場緊俏的新優品種外,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常規的以扦插繁殖的小灌木和以種子繁殖的喬木半成品苗降幅很大,不少已跌破成本價,并有不同程度的積壓。
根據對全國各地苗木業發展狀況、綠化市場需求以及國家宏觀調控對花木產業的影響等進行綜合分析,筆者認為:苗木業的低潮已經提前到來。
對蕭山來說,現階段受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種苗,種苗供應占蕭山花木業比例的10%左右,由于產業不景氣,各地對花木種苗的需求已降到最低,交易額直線下降,價跌得也很厲害:龍柏嫁接苗從0.6元降到0.3元以下,紅花?木扦插苗從0.15元降到0.03元;二是結構性過剩,主要是一些投入少、見效快、近兩年大面積發展的品種,如金邊黃楊(蓬徑20厘米)從0.8元降到0.25元,這一部分所占比例大約在25%;再一個就是半成品苗,主要是一些繁殖容易、生長快的喬木品種,如樂昌含笑?胸徑5厘米?價格從55元降到15元,這一部分約占5%。
但從長遠來看,這次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對整個苗木業的持續發展是有利的,它制止了苗木業在各地的盲目發展,消除了繼續低水平重復發展可能導致苗木業大崩盤的隱患。
面對苗木產業出現的新情況,蕭山提出了新發展思路。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既要對苗木業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將是長期的,社會對花木的需求也是長期的;又要對已經到來的低潮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苗木業已步入新階段,從前幾年的產品短缺期發展為市場過剩期。“只要是花木就都能賣掉” 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苗木業已進入薄利時期,對種植苗木、經營苗木的效益期望不能太高。應充分認識到市場競爭的殘酷性,提高對產品質量、科技應用、企業化管理、信息網絡、市場營銷等重要性的認識。
二、調優苗木業結構。正確把握市場走向,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種植結構。隨著國家對土地的嚴控,綠化面積將相對減少,綠化質量將逐漸提高,對苗木檔次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蕭山苗木實際,一是要大力發展觀賞花卉(包括盆花、鮮切花和花壇草花),并且要發展高品質、高檔次的品種;二是減少小灌木的重復生產,控制短線商品,發展長效產品,多種植彩葉樹種、觀花觀果樹種,并積極推廣新優品種;三是適當發展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宿根花卉等,滿足生態建設對植物多樣性的要求。
三、積極運用新技術,提高科技含量。消除靠“祖傳方法栽培祖傳品種”的落后現象,推廣設施栽培、容器育苗,特別是把推廣容器苗作為蕭山苗木業的亮點。實施植物造型,利用下階段造型原材料多且價格便宜的有利時機,開展同一植物不同造型產品的開發。加強同科研院校的合作,引進技術、人才,提高蕭山苗木的科技含量。
四、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前幾年,受苗木產品短缺、土地緊張、地價昂貴的影響,不少苗農片面追求單位面積產量,忽視了質量。面對苗木業形勢的變化,要及時更正這種錯誤做法,盡快實現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制訂并推廣實施更多的苗木生產標準,加強對苗木的集約管理,抓好病蟲害防治、修剪整形等管理措施,從蕭山土地、氣候適宜苗木生長的實際出發,適當稀植,提高苗木產品質量。
五、狠抓營銷,搶占市場。加大對“蕭山花木”的宣傳力度,積極參加各種苗木展覽、展銷活動,辦好“蕭山花木節”,創造良好的營銷環境。從看苗、訂貨、裝運到辦理有關手續等各個環節,提供優質的一條龍服務。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發掘市場潛力,發揮花木經紀人、骨干苗圃和園林綠化工程公司的銷售主渠道作用,鼓勵更多的苗農、企業外出到更多的城市設立窗口、推銷產品。加強市場建設,擴大中國花木城、蕭山花木市場的輻射面。同時,積極開發國際市場。
六、充分發揮協會的中介作用,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蕭山苗木的整體競爭力。協會的生命力在于活動,協會的凝集力在于服務。產業協會上接政府下連企業,要發揮好這種橋梁紐帶作用,當好政府的助手,做好企業的參謀。將產業的發展趨勢和規律濃縮成為政府決策的依據,將政府的決策轉化成為產業運行的導向器。要做好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維權服務等行業服務,引導花卉企業聯合開發、共享資源、相互協作、互通信息,并加強行業自律,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進一步提高蕭山苗木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整體競爭力。
--來源:【中國花卉報社】